我不認識的鍾發春
Temperature: 0 °C
臺灣因《馬關條約》被當時的清政府割讓給日本後,臺灣各地人民因不滿而抵抗日本接收統治而發起了戰爭,稱為乙未戰爭。
而「乙未」是指戰事爆發的1895年,因為剛好是農曆乙未年而得名。在文獻紀載上又稱乙未之役、乙未日軍征臺之役、乙未之變,日本方面則有臺灣平定作戰、臺灣平定、臺灣征討等別稱。
乙未戰爭是以臺灣為主要發生地的戰爭,而當時的作戰主力則是六堆義勇軍的客人(客家人)。乙未戰爭
這還不是歷史書上面教會我的乙未戰爭,而是透過網路資訊而來,以前歷史書上我只學會了馬關條約知道唐景崧及劉永福。
而由我父親口中我所認識的乙未戰爭,則是有著另一號人物,鍾發春。
鍾發春是那個年代恆春縣內埔豐田村人,清朝秀才。
在乙未戰爭發生的時候,鍾發春當時為六堆義勇軍的中堆總理,在大家公舉邱鳳揚為第十代六堆大總理時,鍾發春也被推為副總理兼總參謀。
我常常在我父親口中聽到關於發春公的事蹟,因為他是父親的曾祖父所以也就是我的曾曾祖父,雖然我對他一無所知,甚至也不曾看過他的任何文物,唯一看過的也只有高掛在祠堂裡的忠勇愛國匾額,倒是父親對於身為發春公的後裔深感榮耀,尤其是在幾杯高粱下肚後。
甚至前些日子還有位博士班研究生在FB上找上門,說想研究發春公的事蹟,而我也轉介了我父親。
只是,是真的覺得有點可惜,發春公的文物並沒有多少保存下來,在屏東家裡也只有掛在客廳的一封家書,我也只能說發春公的毛筆字寫得真的很好。
今晚跟父親電話報平安,也請求父親不然您就把所知道的先祖資訊記錄下來,趁著還腦清目明,要不我還可以幫你校稿,我們就把這些資訊編印下來也好讓我未來幾杯高粱下肚後有東西可以跟5U和5G說說。